Thursday, May 14, 2015

请给时间一点时间




犹记自己刚开始修读中医时,不时会有亲戚朋友等突然问我这个病可不可以吃这个药、哪里不舒服该怎么办等等。突然之间觉得,怎么外表看似健健康康的大家,身体却隐藏了不少毛病?

而不少人都认为,中医不同与西医的一点是,它算是一种“民间医术”,那些草药药方等,没有西药管得严,因此也assume前者没有任何的毒性或副作用。不过,若把中医=草药,又或许太简单化了一点,毕竟同一种药,有人吃了痊愈,有人吃了无效,也有人吃了反加重病情。

于是在茫茫草药是非海中,大家似乎把修读中医的我看成是中医wiki… 可惜,当时我才刚开始接触中医,知道的中药方剂十支手指都数得完。但看见他人来问自己,又不好意思说不知道,只好硬着头皮翻查课本,然后说“唔,课本上有这么说...课本上没这么写”,根本是变装版的“脚痛看脚药,手痛看手药”。那时连辨证论治是什么东东都不懂,所以... 然后...就没有人再来询问。不过,也可能因为我对用药还是保持很谨慎的态度,所以常给的提议,无非是“不清楚,最好还是找个正式的中医师问问”。

其实,我们上中医课所接触的老师都是中医师。所以,也有不少同学喜欢在课堂上突然问某某老师,某某方是否真能治疗什么、是否能长期服用等?而多数的老师/医师都会答:那必须看到病人啊,经过诊断,才可开方。况且,没有任何一种药是“适合”长期服用的。

我想,就算是又属于药材,又属于食材的山药,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天天吃、大量吃。

也曾经历过,“以身试药”的阶段。
就是觉得身体哪里不舒服,乘机练习收集体征症状等,再进行诊断开方。这时已开始理解什么是辨证论治,所以刚开始还是有点收效。然而,我本身认为,人的身体不可太过依赖药物,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。再者,只是因为看似什么病,就服什么药,那只是见药不见人。毕竟如《内经》所言: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。”简单地说,接触同一个致病因素,一个人可能病倒,另一个则不会,为什么呢?

当然,我觉得就连一个“虚”,也有很多不同的病机因素等,别习惯性地认为虚=吃补药。(中医这么容易明白,我就不必花5年的时间来修读了。)

其实,可曾想过,当我们觉得“身体不舒服”时,是否太急于把“不舒服”除掉,而乱吃药?但我们并未重视身体到底怎么了。但,凡药三分毒,我的体会是,经常开口闭口随意开药的,多数只是自认有读过一点中医中药,但真正当了中医师的,除非他/她已对你经过仔细的看病问诊等,才会说可用什么方吃什么药。若你只是说最近哪里不舒服,他/她也只能说:嗯,多喝水、多休息吧。我想,城市人不少“不舒服”都是因超劳过累引起的,吃药有时反而增加对身体的负担,不如好好地休息、睡个觉,给身体一点时间来进行代谢与修复。有时,因急于“有效率”地把疾病祛除掉,吃太多药,简单的病,也可能变的复杂啊

话说回来,有点惭愧,花了5年的时间,但自觉并未把中医读好。很多时候,都是在急于应付考试,而临时抱佛脚,只是表面短暂地背,并没有真正深入地理解,结果经常是考完后就忘得七七八八,我觉得。而且对单靠强记的知识,始终没什么信心,对同学的提问,我也总是支支吾吾。我知道,比我更理解中医、更懂得运用中医的同学不少。我一直说要努力,因为比我更好的人也在一直努力。这也是推动我前进的力量之一。

不少人都会觉得我很认真,
其实那只是因为我很笨。
我不是天资聪明、过目不忘,唯一能做的就只有以勤来补拙。不过这5年来,偶尔不时抱着放假的心情,我并未真的非常用心修读。也没太过专心。常常这个也想尝试,那个也想尝试。但接近尾声时,看见他人都学有所成,自己是心虚得很。当然我也希望,我的不记得、不知道,只是因为自己未尽力。

所以希望在这最后一关之前,让自己全心全意地投入于中医,就只剩那么多时间了。(好像从来没尝试过,希望出来的结果不会更糟,呵。)哪怕最后还是没能做的最好,但也没留遗憾,因为真的尽力了。

在此也很抱歉,把原本答应的事,推掉了,造成她不少麻烦。(人真的不该在心情好的时候答应任何事,真是喜则气涣散。)真的只能以考到执照来报答了。抱歉。

接下来也请给我一点时间,好好地、全心地,再努力一回吧。抱歉,也谢谢您的谅解。

“一辈子有耐心去做一件事,
这世界诱惑太多,这也想做,那也想做,
多路出击,最后一事无成。
能沉下心来   耐住寂寞   做好一件事,
这么简单的道理,也是很多人不懂的。”
~ 子沫